


本网讯(通讯员 熊鹰 田慧)日前,第十一届“金飞燕”海峡两岸微电影微视频大赛嘉年华在我校举办。本次大赛首次设立学生创作盲盒行动,在创作开营仪式上,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周星教授与台湾台北城市科技大学颜景弘老师,分别从人文关怀与创作实践两个维度,为两岸青年创作者指明了在技术变革时代的创作方向。
周星教授以“人工智能时代艺术审美与人文坚守”为题,直面当下人工智能席卷全球的现实。他指出,在芯片争夺、大数据与电力资源重塑世界格局的今天,创作者应当秉持“助力、赋能,而并非臣服”的清醒态度。在分享了自己所参与的AI赋能课程并获得奖项等经历后,周星教授始终强调“人之选择权、人之伦理意识、人之本我坚守”的不可或缺。在他看来,面对“文科衰竭论”的隐忧和快餐文化的泛滥,艺术审美的不可替代性与人文价值的永恒性,正是创作者在这个时代最需要坚守的阵地。
颜景弘老师从实践层面提出了“短影时代的魔方叙事结构”。他将短视频创作的精髓凝练为“言之有物、起承转合、简单明确、见好就收”十六字箴言。颜景弘老师特别强调“先想'梗',再谈质感与工具”的创作顺序,指出在内容过剩的时代,“梗”作为“立刻懂的单一动机”才是打动观众的关键。他提醒年轻创作者,影像质感固然重要,但永远服务于沟通的本质。
大赛亮点在于“限时盲盒共创”实践模式,通过抽签组建了“拾光探客队”、“烟火寻味者”、“AI光影捕手”三支以新闻与传播学院学子为主体、融合台湾青年的学子创作团队,围绕“文化味”、“烟火气”与“科技感”三条主线,前往精益眼镜、老汉口茶厂、咸安坊、萝卜快跑智行谷及峰客机器人研发中心等武汉特色地标,在48小时内完成极限短视频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