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评论员 金平
江城秋深,光影流金。第十一届“金飞燕”海峡两岸微电影微视频大赛在武汉圆满落幕,这场历经十一载的光影之约,早已超越赛事本身,成为连接两岸情感、孵化青年创意、传承共同文化的重要纽带。从2014年启航至今,大赛累计吸引两岸200余所高校上万名青年参与,征集作品近7000部,用镜头书写的不仅是青春叙事,更是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深情羁绊。
“金飞燕”的成功,在于以文化为根脉,搭建了跨越海峡的心灵桥梁。本届大赛以“I·视界”为主题,获奖作品从《山河同渡》的本土情怀到《台北一夜》的台湾视角,从《同脉诗心》的文化传承到《穿越时空 我的妈祖视界》的共同记忆,始终以“情感”为纽带,让两岸青年在光影中找到文化共鸣。首创的“48小时极限创作盲盒行动”更具匠心,两岸青年混编组队,循着“文化味”“烟火气”“科技感”主线穿梭于武汉的街巷与科创园区,在协作中消融隔阂,在交流中加深理解,让创作成为心灵相通的生动实践。这种“以作品说话、以创作交心”的模式,让两岸青年在共同的文化基因中感知彼此,让同胞情谊在潜移默化中生根发芽。
大赛的价值,更在于以创新为引擎,为青年成长与行业发展注入活力。本届参赛作品中,三分之一融入AI生成、VR/AR等新技术,从脚本创作到后期渲染全面赋能,既展现了两岸青年的科技敏感度,更让创作边界不断拓展。台青薛佳渝借助AI弥补创作短板,大陆青年从台湾作品中汲取灵感,这种双向学习的氛围,让大赛成为创意碰撞的平台。十余年来,“金飞燕”不仅推出了《在细雨中呼喊》等一批优质新作,更孵化了唐凯文、于适等新生代创作者,为两岸影视行业输送了新鲜血液,让青年的创作梦想在这个平台上绽放光彩。
站在十一载的新起点,“金飞燕”的未来更值得期待。展望前路,愿大赛继续坚守文化初心,深耕两岸共同的文化记忆,让妈祖文化、传统非遗等元素在光影中焕发新活力,进一步筑牢精神纽带;持续拥抱创新,推动AI、VR等技术与影视创作的深度融合,拓展“云端创作”“跨域协作”的新场景,让交流不受距离限制;更要搭建长效平台,将赛事交流延伸为学习、实习、就业、创业的全链条支持,让两岸青年在携手创作中结下的情谊,转化为并肩奋斗的动力。
十一载春华秋实,“金飞燕”早已成为两岸青年文化交流的标志性品牌。当镜头对准彼此,当创意碰撞火花,当心灵跨越海峡,这场光影之约便有了超越艺术的深远意义。愿“金飞燕”继续展翅高飞,让更多两岸青年以影为媒、以心相交,在共同创作中传承文化、共筑梦想,让海峡两岸的同胞情谊在光影长河中绵延不绝,书写新时代两岸交流的崭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