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演:约瑟夫·科辛斯基
豆瓣评分:8.7
观影人:今闻
二十多年前,十几岁的少年看着电视里转播的F1比赛,听着震耳欲聋的引擎轰鸣,看着轮胎和沥青赛道的摩擦扬起灼热的青烟,堪称人类机械与工业美学完美融合的赛车从镜头前呼啸而过,从此在心中烙印下了机械与速度的向往。那个时代,是属于车神舒马赫的时代。
二十多年后,又有这样一部电影,把自己拉回年少的记忆里,以至于坐上自己的小车,听着电影原声大碟,陡然萌生出一种把油门踩到底的冲动。
这是一部属于机械迷、速度迷的电影,也是一部属于男人的电影。是的,这部电影足够优秀,试听效果更是顶级。如果喜欢好莱坞爆米花,喜欢运动热血题材,喜欢布拉德皮特,想看震撼的实拍,去电影院就是了。
在看够酷炫特效的时代,这部电影仍然做到坚持实拍,有着一股粗糙的硬汉美学。为了让演员坐进真实的赛车里拍摄,道具是真实的(采用真实的F2底盘与发动机,加装F1规格外壳,赛车通过国际汽联FIA安全认证),画面是真实的(每辆赛车改装后搭载15台6K摄影机,包括方向盘微型镜头、鼻翼广角镜头、油箱位第一视角镜头,实现360°无死角拍摄),演员也是专业的(为了拍戏把演员训练成了专业赛车手),剧组甚至还弄了一只专业车队(在2023-2024赛季全程真实拍摄F1大奖赛,利用英国银石、匈牙利亨格罗林等9条顶级赛道的比赛间隙拍摄)。尤为感慨的是,仅仅电影画面中撞碎的赛车就有5辆之多,可想而知剧组做了多么充足的准备。
电影的音效也是一场盛宴。为了保证采集到最纯粹的声音,剧组将麦克风埋入赛道沥青下0.5米,录制地面传导的低频震动,捕捉悬挂抖动的金属音和尾翼撕裂气流的爆裂声;在配乐上,汉斯·季默将引擎频率转化为低频节奏,如果看的是IMAX,还可以感受到座椅震动频率与赛车振动完美匹配;印象最深的是冲刺的那段,所有的声音几乎消失,有一种忘记掉呼吸般的紧张感……
回归到剧情,说这部电影属于男人,是因为电影讲述了太多独属于男人的内容:机械、热血、成长、跨越年龄的兄弟情……桑尼对鲁本,是很帅的兄弟之谊,一句兄弟需要,就坐上飞机来到车队。桑尼到车队后第一次参加正赛,还没卸下孤行一切的习惯,不准任何人命令自己在赛道上让速。但很快他发现自己的坚持将对鲁本无益,才开始认真面对团队。编剧其实着墨了很多他是如何从一个自傲的牛仔,慢慢眼里容下“那个小孩队友”和整支车队的。这是一个男人说服自己的过程,电影处理得很好。
而桑尼对男二约书亚,则被编剧刻画得极为内敛但真诚。一二号位之争本来可以按照现实规则一笔带过,但却成了整部电影的点睛之笔,也是最打动我的部分。从相互摩擦到相互理解,达成默契,男人之间的心照不宣就是这样。整部电影,其实就是两个男人的成长过程。而这就是 F1背后、速度之外的东西:团队、友谊、收获,与放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