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吕德文
推荐人:靳元元(2023级虚拟学生)
推荐理由:
吕德文教授的著作《鲁磨路:城管、小贩与街头秩序》通过深入武汉一条普通街道,为我们揭示了城管与小贩这一中国城市中常见的矛盾。它不仅是一个街头故事,更是一面折射中国城市化进程、治理难题与社会公平的镜子。本书的核心启示在于,探讨在我们所追求的现代化城市秩序中,如何为底层民众的生存与尊严留出空间。
长期以来,城市管理者在对待摊贩问题上常陷入“一禁了之”或“一放就乱”的两难困境。作者的研究明确指出,简单粗暴的政策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街头秩序的形成有其内在的复杂逻辑。有效的治理必须超越“禁”与“放”的二元对立。
书中案例表明,一种更具包容性的治理理念正逐渐成为共识,即“疏堵结合、柔性执法”。例如,在整治鲁磨路夜市时,城管部门并未采取“一刀切”的强硬手段,而是设立了15天的过渡期,通过宣传法规、柔性劝导给予小贩调整的时间。这种做法既体现了执法的弹性与人性化,也为构建可持续的街头秩序提供了现实范本。
这启示我们,有效的城市治理需要从对抗走向协商,吸纳城管、小贩、居民等多方主体参与,共同在维护公共秩序与保障民生需求之间寻找动态平衡。
该书最大的社会价值,在于它将目光投向了小贩这一城市中的弱势群体,呼唤更具温度的社会政策。他们大多是为生计奔波的普通人,缺乏稳定的工作和社会保障,街头摆摊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方式。城管的执法行为,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生存权益。
书中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这些“小人物”的艰辛、智慧与挣扎,有助于唤起社会对底层生存状态的关注与同情。这促使我们深入反思:
在推进城市环境整洁的同时,政府能否为困难群体提供合法的经营场所或就业帮扶?在严格执法的同时,如何兼顾法律的刚性与人情的温暖,实现公平正义?
本书提醒我们,一座现代文明的城市,其标志不仅在于高楼林立和街道整洁,更在于它如何对待最平凡的个体。唯有将秩序与民生并重,在追求发展的过程中不忽视每一个人的生存和尊严,才能真正实现城市的长治久安与社会的和谐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