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院评论

【经院时评】你的名字,你的灵魂——写在“开学第一课”后

来源:党委宣传部发布者:陶慧发布时间:2025-09-18浏览次数:10

本网评论员 金平


  亲爱的2025级新湖经人,当你们坐进一号报告厅,聆听这场由校领导们联袂主讲的校史校情第一课时,一个全新的身份便已悄然烙印在你们的生命里——“湖经人”。这堂课,是一场庄重的“寻根之旅”。它试图回答一个看似简单却无比深刻的问题:从今天起,当你们自豪地报出“湖北经济学院”这个名字时,它究竟意味着什么?它绝不应仅仅是录取通知书上的几个铅字,或学生证上的一个标识。它是一个有温度、有深度、有力量的灵魂,等待你们在未来四年里去发现、去融入、去共鸣。


  大学之旅,始于足下,更始于内心。“厚德博学,经世济民”,这八字校训,是你们未来四年乃至一生的精神罗盘。它告诉我们,来到湖经,我们为何而来。


  “厚德”是坐标系的原点。它提醒我们,在追逐知识与能力之前,首要的是修好“德行”这门终身大课。一个人的才华决定他能走多快,但品德决定他能走多远。“博学”则是航行的引擎。它要求我们告别高中被动接受的模式,像海绵一样广泛吸纳,更要像工匠一样审问慎思。而这一切的终极指向,是“经世济民”。这四个字,赋予了“经济”一词最高远的人文关怀。它时刻叩问着每一位湖经学子:学习知识为何?是为了经邦济世,强国富民。这不仅是学校的办学特色,更是你们未来肩负的社会责任。你们的专业,从此与家国天下紧密相连。


  一个人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我们的根,深植于三条奔流不息的江河。


  一条,源自1907年张之洞“实业救国”的宏愿,那是湖北商业中学堂在民族危难之际点燃的商科星火;一条,诞生于1948年解放战争的烽火,那是中州农民银行附属银行学校为新中国建设储备的红色金融血脉;一条,乘着1984年改革开放的春风,那是湖北省计划管理干部学院为国家发展输送的宏观管理人才。这三条源流,共同沉淀了湖经“课实报国”的底色——我们的学问,从来不是书斋里的空谈;我们的事业,永远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


  更让我们心潮澎湃的,是合并组建后那段“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峥嵘岁月。二十三年前,脚下的这片美丽校园还是一片荒滩。正是第一代湖经建设者们,用“忍辱负重、坚韧不拔、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创业精神,创造了湖北高教界的“湖经现象”。这段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天生的强者,只有不屈的奋斗者。当你们未来在学业或生活中遭遇挫折时,请记住这段历史,它会给予你们压不垮的意志和干必成的信念。


  历史给予我们力量,而未来则需要清晰的路径。这条路径的终点,是培养出“有思想、有能力、有担当”的“三有”之人;而抵达的方式,则是“实践、实用、实干”的“三实”之法。


  这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你们触手可及的资源与机遇。学校为你们准备了丰饶的知识生态:1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4门国家级“金课”、充满智慧交互的课堂。更重要的是,学校打破了校园的围墙,将学习的熔炉延伸到真实世界。从高度仿真的经管实验中心,到与产业无缝对接的现代产业学院;从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的协同创新中心,到正在全力推进的“新财经”改革……这一切,都在邀请你们将理论付诸行动,在解决真实问题中淬炼真金。


  大学四年,不是一场漫长的等待,而是一场需要即刻出发的旅程。学校已经为你们搭建好了舞台,现在,你们需要成为自己故事的主角。主动切换频道,善用丰富资源,敢于提问质疑,在行动中去定义你们的青春。


  亲爱的同学们,这堂厚重的“第一课”,是一次精神的交接。从校训的灵魂,到历史的根脉,再到成长的蓝图,它们共同构成了“湖经人”这个身份的深刻内涵。愿你们不负这场相遇,在美丽的汤逊湖畔,以思辨为犁,以实践为种,将“湖经人”这三个字,从一个印在纸上的名字,真正淬炼成融入血脉的灵魂。愿你们的奋斗,为这本厚重的校史,书写下属于你们的灿烂华章!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