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巴勒斯坦)萨里·努赛贝
推荐人:靳元元(2023级虚拟学生)
推荐理由:
在巴以冲突的宏大叙事中,我们常常被裹挟进片面的立场与刻板的印象里。而《故国曾在:我的巴勒斯坦人生》如同一束穿透阴霾的光,打破了长久以来的沉默与误解,让我们听见巴勒斯坦人真实的心跳与深沉的哀伤。
这本书的作者萨里·努赛贝,出身于扎根耶路撒冷1300多年的古老阿拉伯家族,这一独特身份赋予他讲述这段历史无可替代的视角。他的人生,从牛津、哈佛的学术殿堂,回归到战火纷飞的故乡,从学者转变为和平运动的先驱,始终与巴勒斯坦的命运紧紧交织。书中,他没有渲染仇恨,也没有沉溺于悲情,而是以质朴且深情的笔触,回溯家族的兴衰荣辱,勾勒出巴勒斯坦从多元文化共生的祥和之地,一步步沦为暴力冲突战场的沧桑巨变。
透过努赛贝的回忆,我们看到了巴勒斯坦人日常的温情与坚韧:斋月里家人围坐的温暖,邻里间互帮互助的情谊,即便身处艰难岁月,他们也从未放弃对生活的热爱 。但这种平凡的生活,却被战争的铁蹄无情碾碎。土地被侵占,亲人离散,尊严被践踏,努赛贝家族几代人的经历,是整个巴勒斯坦民族苦难的缩影,每一个细节都刺痛人心,让人不禁为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落泪。
努赛贝的讲述,也让我们看到巴以冲突背后复杂的政治博弈与人性挣扎。他为和平奔走,斡旋于巴以政权之间,却遭到双方的误解与排斥,被巴勒斯坦人斥为“叛徒”,被以色列当局抓进监狱。但他从未动摇对和平的信念,他深知,暴力永远无法带来真正的安宁,只有理解与对话,才能化解仇恨的坚冰。这种在夹缝中坚守正义与和平的勇气,令人动容。
这本书更是对巴以冲突根源深刻的反思。它让我们明白,冲突不是简单的宗教与民族对立,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政治、地缘因素。国际社会的干预、各方势力的角逐,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深深的烙印。努赛贝呼吁人们倾听彼此的声音,尊重彼此的权利,放下偏见与仇恨,共同寻求和平共处的可能。
阅读这本书,是一场灵魂的洗礼,也是一次思想的启迪。它让我们走出信息茧房,不再被片面的报道左右,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巴以冲突。它提醒我们,在遥远的中东,有一群人在苦难中坚守,在黑暗中寻找光明。我们不能再对他们的遭遇视而不见,而是要带着理解与同情,关注他们的命运,为和平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