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评论员 金平
9月15日,学校历史上首次为研究生举办了专场开学典礼。这不仅是一场仪式,更是一场跨越二十三年的回望,一次将奋斗精神郑重交接的“学术成人礼”。这场典礼,为湖经过去二十三年的求索之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也为一个由新一代学人领衔的崭新篇章,写下了充满力量的开篇。
任何标志性的“首次”,都不是横空出的偶然,而是长期积累后水到渠成的必然。要理解这场典礼的分量,必须翻开那幅由校长方洁在讲话中深情回顾的,长达二十三年的奋斗画卷。
故事始于2002年。在合校之初,学校领导层便以非凡的远见,毅然决定设立研究生处。对于一所刚刚起步的地方性财经院校而言,这无疑是在心脏地带播下了一颗关乎未来的种子,早早确立了向更高层次办学迈进的雄心。
从播种到发芽,是漫长而执着的耕耘。近十年后的2011年,学校成功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迎来了历史性的破冰时刻,获得了自主举办研究生教育的宝贵资格。2012年,首批研究生入学,湖经的校园里终于有了探索知识前沿的青年先锋。
从“0到1”的突破最为艰难,而从“1到N”的成长则考验着智慧与耐力。又经过近十年的不懈努力,学校于2021年正式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获得了国家层面的全面认可。到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是一幅更加壮阔的图景:11个硕士学位点同时招生,在校研究生数量历史性地突破千人,累计已为社会培养了1373名高层次人才。
“白手起家从未依仗运气眷顾,抓住机遇但从不指望一蹴而就。”方洁校长用这句话精准概括了这段历程,其中蕴含的,是一种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和坚韧不拔的奋斗品格。
当校领导为新生代表佩戴校徽时,这枚小小的徽章因其背后的奋斗史而承载了非同寻常的重量。它不再仅仅是身份的标识,而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它传承的是那份在艰难中开拓、在挑战中前行的“湖经底气”。这份底气,源于二十三年来“打过硬仗”的自信,源于几代湖经人“白手起家”的实干。它告诉每一位新晋研究生:你们所站立的平台,是前人用汗水与智慧浇筑而成;你们的起跑线,是历史的馈赠,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一场典礼,既是回望,也是展望。它将历史的火炬传递给新一代学人,并向他们发出了时代的召唤。“新起点,请上场”的呼唤,不仅是对406名新生的召唤,更是对所有青年学者的深刻发问: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我们究竟能贡献怎样的知识、思想与行动?
成为研究生,意味着从知识的消费者转变为知识的生产者。这要求每一位学子告别被动学习,主动走向问题、走向现场、走向时代深处。典礼寄予的厚望,具体化为对未来学术路径的清晰指引:
既要“顶天”:触摸学科理论前沿,敢于挑战学术高峰,追求原创性贡献。
也要“立地”:扎根中国大地,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回应真实的社会需求,真正“为时代解题”。
更要“有情”:治学必须坚守“德法兼修”的准则,在研究中饱含“同理共情”的温度。学者不仅要有智慧的头脑,更要有一颗温暖的心。
答案,终将由行动来书写。湖北经济学院的首次研究生专场开学典礼,开启了新一代学人全力奔跑、书写未来的崭新篇章。愿他们能将这份来自“首次”的期许与力量,内化为未来学术生涯中的不竭动力,为湖经的学术殿堂增添新的荣光,更为我们身处的这个伟大时代,留下属于自己的深刻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