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松重丰
豆瓣评分:8.1
观影人:今闻
褪去电影的光环,用普通人的视角看来,五郎吃的根本不是什么美食:飞机餐,路边小店,什锦拉面,续命海鲜汤,只有炒饭的拉面店,普普通通的食物。但到了五郎口中,透过丰富的内心独白,就变成了让人垂延欲滴的美食佳肴。这大概是因为他有一副令人羡慕的好胃口,一到饭点就肚子咕咕叫地觅食,能吃是福。他能从普通的食物中获得满足,进而品尝出丰富的滋味。
对于五郎来说,活在当下,对现状感到满足,认为自己所拥有的就是最好的,这就是幸福。美食的味道是无法透过电影传递到观众口中的,但五郎的食欲,满足,幸福感,这些情绪却能透过银幕传递给大家的,这种治愈感也正是电影想传达的吧。
影片的前一个小时平平淡淡,五郎接受了老爷子 “一酱汤” 食材搜寻的委托,伴随着一些无厘头式的搞笑,开启了他的食材搜寻之旅。经历了海上风暴漂流到荒岛后,被在岛上隐居的女子们收留,从这里故事才徐徐展开。
影片的后半部分,是影片情绪的集中点。五郎回到东京,去寻访了名为 “真诚” 的拉面店(为荒岛上隐居的志穗小姐和前夫所开)。此时的拉面店内已是破败不堪,店主也是劈头散发,不修篇幅,一副落魄失意的样子,问就是只有炒饭。在五郎和对拉面念念不忘的食客的劝说下,开始帮忙尝试复刻“一酱汤”,重新开始做拉面,上电视节目,到店铺外宾客盈门,回归生活正轨。
影片情绪的表达很理性,克制。没有眼泪,没有多余追问,没有情感纠葛,没有前夫前妻的狗血剧情,只有看到碗底“真诚”店铺的图案时,心里传来的一阵悸动。一张名片,一只碗,一个图案,一口汤,便能勾起万千思绪,但却又一切尽在不言中。
人喜欢嘴上说着过去的就让他过去,但内心的最深入总会留下一丝思念。身在异国他乡的老爷子以一副画,一碗儿时味道的汤,来寄托对故乡思念;对往日拉面味道念念不忘的食客还屡次造访只有炒饭的拉面店,劝说店主重新开始做拉面。人总是习惯用“味道”来回味过去,即便当时的记忆已经模糊,嘴里的甜咸仍旧是刻写进血肉的记忆,谁定义的“念旧”一定是个贬义词?
《孤独的美食家》中的饮食场景具有强烈的仪式感。五郎总是认真擦手,郑重其事地点单,将食物摆放整齐,然后才开始享用。这些看似多余的动作,实则将简单的进食提升为一种自我关照的仪式。在社会学家看来,现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仪式的衰落,而人类恰恰是需要仪式来标记生活、赋予意义的生物。按照这个逻辑,在烧烤上挤上柠檬并不会让烧烤变得更贵,却会给人带来饱腹之外更为丰富的满足感。
回到电影,五郎自创的饮食仪式填补了这一空缺,为平凡日常注入了神圣性。当他双手合十说“我要开动了”时,这句话不再只是文化习惯,而成为一段神圣时间的开始宣言。
下一次当我们独自用餐时,或许可以试着放下手机,像五郎那样专注于眼前的食物,将一顿简单的饭食变为抵抗异化的微小胜利。毕竟,在这个日益复杂的世界里,能够真实地享受一顿饭,慢慢感受食材的独特味道在嘴里化开,已经是一种难得的清醒与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