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分享·致知

观影有感:《工作细胞》(2018)

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发布者:徐康发布时间:2025-04-02浏览次数:53

导演:  铃木健一


豆瓣评分:8.9


观影人:今闻


曾经记得2018年的夏天,清水茜的《工作细胞》风靡全球。在中国,它迄今为止仍是B站播放量的第一梯队。即便在专业角度,这部动漫也成功登陆生物教学课堂,获得专业医学人士称赞。

人类身体里有约37兆2千亿细胞各司其职。数量最多的红细胞是戴着小红帽的“快递员”,在血管里孜孜不倦地为其他细胞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哪里侵入细菌、病毒、寄生虫,游走在血管壁中的“巡逻警察”白细胞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每一个小意外,都可能在人体内上演灾难大片,这就构成了整部动漫的剧情框架。

在清水茜笔下,一次擦伤,留下的是世界大战级别的轰炸痕迹;一条潜伏在生鱼片里的寄生虫,不啻为微世界的哥斯拉,一头就可以撞破胃壁;直径只有30纳米的花粉一旦钻入身体,足以造成“小行星撞击地球”般的过敏反应。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童年对着电视看动画的场景,通过《黑猫警长》第一次知道夹竹桃有毒,跟着《海尔兄弟》冒险了解了火山。

为了尽可能地增加趣味又保留细节,每介绍一种细胞时,细节控清水茜就要为它选择合适的“敌人”和相应的招式。巨噬细胞是温柔优雅的御姐,一旦需要投入战斗便手握大刀杀伤力十足。B淋巴细胞是反应机灵的小伙子,扛着能喷射抗体的“火箭炮”。NK细胞是专门对付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和癌细胞的“大姐大”。未被激活的初始T细胞本是个懦弱的小“菜鸟”,但在树突状细胞鼓励下成功活性化,成为抗击病毒的新生力量。一旦战争结束,体型娇小的血小板就会现身,清扫战场。现实中它们只有1~4微米,漫画里是一群小萝莉,人数众多,凭凝血因子修建血痂大坝,填平擦伤造成的深谷。

这个世界一次次被病毒、细菌入侵摧毁,又被她一次次复活重生,搭建得严丝合缝,每个细胞各得其所。

她参考机场,将肺泡设计成永恒不停的风扇。静脉瓣犹如单程电车的进站检票口,红细胞如果逆流就是非法闯闸。淋巴系统是军事禁区,闲杂细胞不能入内。发热时,身体免疫系统会发布“紧急预警”的红色警报,杀伤性T细胞全面出动。打喷嚏喷射的飞沫,则是尽职尽力的免疫细胞成功封印细菌病毒后,发射出的万枚火箭。《工作细胞》尽量避免设计能让人猜得到年龄和性别的特定疾病。每一场战争都与你息息相关,让每一个个体都能感同身受。

为了剧情需要,《工作细胞》也偷偷修改了一些细胞的命运。比如总是英雄救美的白细胞U-1146和红细胞AE3803反复邂逅并情根深种。其实白细胞一生极其短暂悲壮,为了保持强大的攻击力,它们的存活时间只有6~10小时。它们是急先锋,无法击败对方,也会选择同归于尽,为健康作出牺牲。红细胞没时间恋爱,它们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在有限的4个月寿命中要游动48万米,相当于每天跑4000米。再严苛的考据派对此也会选择原谅。毕竟《工作细胞》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当你感到颓废、沮丧、无精打采时,想想这些可爱又努力的朋友吧,“他们”可是为了你的健康而在拼命工作呢。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