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柯贞年
豆瓣评分:7.8
观影人:今闻
作为网友评出的2020年“后座力最大”的电影,《无声》可以聊的内容实在太多。这部根据台南启聪学校性侵案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有足够的“后劲”让我们去反思如何保护未成年人,如何减少或防止霸凌、暴力或网络暴力。
杀人者不相信自己存在未来,于是通过断送他人未来的方式,毁灭自己的未来。《无声》电影里,聋哑人学校校霸被美术老师性侵多年。在此期间,他的内心十分痛苦与绝望。校霸希望让所有人都体验到自己的痛苦,因而唆使校友,对校内学生性侵、童奸高达百起。这种令人发指的行为在校霸口中竟然是一句简单的“一起玩”。由于演员的演绎,校霸脸上的猖狂与得意,令人不安,继而产生强烈的愤怒。而随着剧情的发展,真相逐渐揭晓,观众逐渐认识到他也是一个受害者,内心中多了一分同情,倒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这部电影细腻的地方在于全程用“平视”的视角去还原故事。聋哑人学校的性侵事件,从新闻角度来讲必须是“热事件”,《无声》的视角却很平,没有过多从外部世界的目光去猎奇这件事,而是沉下来,用当事人的视角来陈述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主角是未成年人,因而摄影一直用较低的机位去呈现画面,让观众有一种“蹲下来”仔细听孩子讲故事的感觉,而非像大人一般高高在上。
影片虽然聚焦于失聪少年人群,但其实整个社会都有这样的问题存在。“失聪”看上去讲的是主角群体,影射的却是整个学校、家属和社会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辅导老师们认为孩子们的暴力行为以及性侵行为只是“玩耍”,可谓“不闻”。校长为了维护学校的名誉和对权贵的畏惧,而选择从轻处理事件,可谓“不听”。“听不到”跟“假装听不到”永远是两件事情。
影片也多次反映,老师、校长、家属最在乎的是他人对自己、学校、孩子的评价,而非伤害本身。身体伤害是暂时的,但心理伤害却是一辈子。这归根还是得从文化和社会上找根源:亚洲,尤其是东亚地区,更加在意问题带来的影响和事情发生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比如电影中爷爷的一句“你让她以后怎么生活,怎么嫁人?”),而非从问题上找到根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很多人们其实都经历或者目睹过身边的暴力、网络暴力事件,要么从众参与,要么熟视无睹,假装没看到。这不就是“失聪”了吗?影片里的失聪少年其实是我们每个人。
所以,“有声”的人就一定拥有话语权吗?还是“无声”的人连自我表达的权力都没有?在我看来,结尾男女主角身处雨中,背后灯光亮起可谓最好的回答。“真正的英雄,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