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王礼霖
豆瓣评分:6.9
观影人:金闻
如果一个演员没有台词,所有的情绪波动仅靠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表达,会塑造出一个什么样的角色?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吴慷仁在《富都青年》中的表演,可以是一个教科书般的答案。
在和平的国内,“身份”这个词更倾向于文化认同的语义。那么,倘若换一个国度,换一种文化呢?可能最为艰难的,恰好是我们最习以为常的事情。
富都,又名半山芭,是马来西亚吉隆坡市中心东南部的一个区域,曾经是吉隆坡中下阶层华人的主要聚集地。而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许多当地华人逐渐搬离,这里慢慢成为外籍劳工的聚集地,而在这些外籍劳工中,相当一部分人都是没有取得马来西亚公民身份的“非法”劳工。
电影《富都青年》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没有公民身份的阿邦和阿迪两兄弟在富都的底层社会里苟且偷生。哥哥阿邦是一名听障人士,一直辛辛苦苦,任劳任怨,只想有一个安定的生活和帮弟弟阿迪争取到公民身份。而弟弟阿迪则不愿意向命运低头,想通过各种不太光彩的手段赚钱,想让哥哥和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然而随着一场意外的发生,兄弟二人习以为常的生活被打破,最终被迫分离,走向了生死两茫茫。
《富都青年》所讲述的非法外劳群体,如今成了马来西亚国内一个特别的存在。一方面,这些难民支撑了马来西亚国内大量的低端劳动产业,让马来西亚本国人享受到了劳动红利。而另一方面,因为他们的特殊身份,本国雇主也可以堂而皇之的压榨他们,比如在电影开头,阿邦在辛苦工作之后,讲好的50老板却只给了30 ,而阿邦也只能忍气吞声低头认命,不敢与老板起一点争执,就是因为他没有身份,万一惹恼了老板叫来了警察,对阿邦来说损失可就远远大过20块了。
也许可以让思考更加深入,这部电影反映出来的问题或许可以代入到每一个国家的每一座大城市里。在这些大城市的角落里,也同样聚集着无数来自偏远地区的务工人员,像清洁工、服务员、建筑工等,他们支撑着城市的运转,但却总是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视。他们也是父母、是子女,有着和我们一样的家庭。我们和他们的区别是什么呢?一个“城市身份”吗?他们的境遇其实也同样需要被我们去看见,去倾听。
在这部电影中,吴慷仁所饰演的是听障人士阿邦,虽然说不出话,但却是全片中最“响”的一个角色。语言的缺失让他有了更大的表演空间,更加印证了“好的演员即便一个眼神,也都是故事”这句话。最震撼我的,要数他在监狱中跟法师会面的那场戏,从一开始的麻木,到不解,再到愤怒,最后到释然,吴慷仁精准地将一个生来就没有未来的人的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当他艰难地用模糊的声音吼出“我想死”三个字的时候,我的眼泪也情不自禁地跟他一起流下。
这,就是角色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