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研究方向】 | |||||
农村经济理论与政策、劳动经济学、人口经济学、中国经济改革、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贫困等。 | |||||
【学术成果】 | |||||
专著: 1.《民生经济学——“三农”与就业问题的解析》,2005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2007年,科学出版社 3.《中国流动人口问题》, 2007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4.《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体制改革30年研究》,2008年,经济管理出版社 5.《WTO框架下中国工业竞争力研究》,2008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6.《刘易斯转折点——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2008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7.《中国农村改革与变迁:30年历程和经验分析》,2008年,格致出版社 8.《劳动经济学——理论与现实》,2008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9.《从人口红利到改革红利》,2014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0.《赢得改革红利》,2015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论文: 1.重新思考中国基本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兼论国际经验的相关性,《经济学动态》,2008年第7期 2.中国农村改革三十年——制度经济学的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 3.未来的人口红利——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开拓,《中国人口科学》,2009年第1期 4.金融危机对制造业的影响——中西部地区赶超的机遇,《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2期 5.为什么劳动力流动没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8期 6.中国产业升级的大国雁阵模型分析,《经济研究》,2009年第9期 7.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刘易斯转折点,《经济研究》,2010年第4期 8.刘易斯转折点与公共政策方向的转变——关于中国社会保护的若干特征性事实,《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6期 9.户籍制度改革与城乡社会福利制度统筹,《经济学动态》,2010年第12期 10.中国的人口红利还能持续多久,《经济学动态》,2011年第6期 11.工资增长、工资趋同与刘易斯转折点,《经济学动态》,2011年第9期 12.以深化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新愿景,《中国人口科学》,2012年第6期 13.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基于一个贯通的增长理论框架,《经济研究》,2014年第11期 14.人口结构变化对潜在增长率的影响:中国和日本的比较,《世界经济》,2014年第1期 15.宏观经济政策如何促进更多更好就业?——问题、证据和政策选择,《劳动经济研究》,2015年第3期 16.农户究竟需要多大的农地经营规模?——农地经营规模决策图谱研究,《经济研究》,2015年第3期 | |||||
【学术经历】 | |||||
1985.08-1992.11,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人员、农村发展理论研究室负责人 (其间:1986.10-1989.08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读博士学位;1988.10评为副研究员) 1992.11-1993.08,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村发展理论研究室主任(其间:1993.08评为研究员) 1993.08-1998.09,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副所长 1998.09-2014.07,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长 2014.07-,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 | |||||
【主要荣誉】 | |||||
1.“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2.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 出国留学人员杰出成就奖4. 第二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第四届中国发展百人奖5. 第四届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6.“影响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之一7. 第七届经济理论创新奖 | |||||
【社会兼职】 | |||||
兼任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全球变化人文因素国际项目中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华全国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联谊会副会长、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国家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内蒙古自治区等一些省市顾问。《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等刊物编委,《中国人口科学》杂志主编。 | |||||